官針第七(法星)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28:52
A+ A- 关灯 听书

官針第七(法星)

凡刺之要。官針最妙。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淺針深。內傷良肉。皮膚為癰。病深針淺。病氣不瀉。支為大膿。病小針大。氣瀉太甚。疾必為害。病大針小。氣不泄瀉。亦復為敗。失針之宜。大者瀉。小者不移。已言其過。請言其所施。
病在皮膚無常處者。取以镵針於病所。膚白勿取。病在分肉間。取以圓針於病所。病在經絡痼痹者。取以鋒針。病在脈。氣少。當補之者。取以鍉針於井滎分俞。病為大膿者。取以鈹針。病痹氣暴發者。取以圓利針。病痹氣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針。病在中者。取以長針。病水腫不能通關節者。取以大針。病在五藏固居者。取以鋒針。瀉於井滎分俞。取以四時。
凡刺有九。以應九變。一曰俞刺。俞刺者。刺諸經滎俞藏俞也。二曰遠道刺。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俞也。三曰經刺。經刺者。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四曰絡刺。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間也。六曰大瀉刺。大瀉刺者。刺大膿以鈹針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
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後。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針之也。二曰報刺。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四曰齊刺。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五曰揚刺。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搏大者也。六曰直針刺。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七曰輸針。輸刺者。直入直出。稀發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也。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陰刺。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後少陰也。十一曰傍針刺。傍針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贊刺。贊刺者。直入直出。數發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
脈之所居。深不見者。刺之微內針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脈氣也。脈淺者。勿刺。按絕其脈乃刺之。無令精出。獨出其邪氣耳。
所謂三刺。則谷氣出者。先淺刺絕皮。以出陽邪。再刺則陰邪出者。少益深絕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間也。已入分肉之間。則谷氣出。故刺法曰。
始刺淺之。以逐邪氣。而來血氣。後刺深之。以致陰氣之邪。最後刺極深之。以下谷氣。此之謂也。
故用針者。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也。
凡刺有五。以應五藏。一曰半刺。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此肺之應也。
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後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此心之應也。
三曰關刺。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或曰淵刺。一曰豈刺。
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於分肉之間。以取肌痹。此脾之應也。
五曰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深內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腎之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