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舌鱼鳖(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鸭舌鱼鳖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蕨Saxiglossum angustissimum (Gies.) Ching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用。产台湾、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湖北、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甘肃 。
中药名称鸭舌鱼鳖
中药学名(拉丁名)
别 名苍条鱼鳖、卧龙草、马牙齿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水龙骨科
分布区域产台湾、福建、浙江、江西
来源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蕨Saxiglossum angustissimum (Gies.) Ching的全草。(《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台湾、福建、浙江、江西、广东 、广西、湖南、贵州、四川、湖北、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甘肃 。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用。(《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微苦,凉。(《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明目。(《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羞明,小儿惊风,小便不利,妇女带下。(《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治小儿急惊风:鸭舌鱼鳖30g,加黄花草(菊科一枝黄花)根15-18g,半边莲、寒扭(蔷薇科高粱泡)根各12-15g。放入金饰1件,水煎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浙江药用植物志》:“清热,镇咳,利尿,明目。主治小儿惊风,咳嗽,百日咳,目翳,小便不通,跌打损伤。”
2.《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活血调经,镇惊。治跌打损伤,小儿惊风,疝气肿痛,月经不调等。”
3.《福建药物志》:“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治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咯血,吐血,鼻衄,崩漏。”
原标题:鸭舌鱼鳖词条标签:石蕨,鸭舌鱼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