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七(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黄三七为毛茛科植物黄三七Souliea vaginata (Maxim.) Franch.的根茎或全草。夏季采挖,根茎带土晒干,去净泥土用;全草阴干用。主产于西藏东南、云南西北、四川西部、青海东部、甘肃南部及陕西南部。
中药名称黄三七
中药学名(拉丁名)RHIZOMA SEU HERBA SOULIEAE VAGINATAE
别 名土黄连、太白黄连、野黄连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毛茛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西藏东南、云南西北、四川西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三七Souliea vaginata (Maxim.) Franch.的根茎或全草。(《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主产于西藏东南、云南西北、四川西部、青海东部、甘肃南部及陕西南部。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季采挖,根茎带土晒干,去净泥土用;全草阴干用。(《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根茎粗壮,横走或斜生,呈鸡爪状分枝,粗4-9mm。表面黄棕色,有明显环节,腹面疏生纤维状根,并可见脱落的根迹。茎长25-75cm,无毛或近无毛,基部具2-4片膜质的宽鞘,鞘之上通常有2叶。叶二至三回三出全裂,无毛;叶片三角形,长达24cm,中央三回裂片再一至二回羽状分裂,边缘具不等锯齿;叶柄长5-34cm。总状花序。蓇葖果1-2,条形,种子黑色,表面具网状洼陷。气微,味苦,凉。以干燥,无杂质泥砂为佳。(《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苦,凉。(《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清热除烦,解毒消肿。(《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热病烦躁,心悸怔忡,骨蒸潮热,咽炎,口腔炎,结膜炎,疮痈肿毒,湿热泄泻,痢疾。(《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陕西中草药》:泻火燥湿,清心除烦,抗菌消炎,健胃。治咽炎,结膜炎,口腔炎,骨蒸潮热,心慌心悸,烦躁不安,菌痢,肠炎,痈疮肿毒。
原标题:黄三七词条标签:黄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