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图勒格其—乌布斯)(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蓍草(图勒格其—乌布斯)为菊科植物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或亚洲蓍Achillea asiatica Serg.的全草。夏、秋季开花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煎膏。产新疆,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
中药名称蓍草(图勒格其—乌布斯)
中药学名(拉丁名)
别 名班布、奈塔嘎拉吉
所属功效类
拔毒生肌药
科菊科
分布区域产新疆,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或亚洲蓍Achillea asiatica Serg.的全草。(《中华本草》蒙药卷)
分布产地
产新疆,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季开花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煎膏。(《中华本草》蒙药卷)
药材性状
茎深灰绿色治浅棕绿色,圆柱形,长30-100cm,有明显棱线。叶多卷缩,灰绿色或稍深,质脆易碎。花序中主为淡棕色总苞,并有少数黄色白舌状花留存。气微,味微辛。(《中华本草》蒙药卷)
性味归经
苦、辛,温。效锐。(《中华本草》蒙药卷)
药材功效
破痈疽,消肿,止痛。(《中华本草》蒙药卷)
药材主治
主治内外痈疽,外伤,关节肿痛,发热。(《中华本草》蒙药卷)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蒙药卷)
中药配伍
治阴道虫病,白带过多:白芥子、荆芥各5g,信筒子、蓍草各10g,益母草、玉竹各15g。制成煮散剂。口服,每次3-5g,每日3-5次;水煎,冲洗。(《蒙药方剂学》六味荆芥散)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论说医典》:“消肿,破内痈。”
2.《认药白晶鉴》:“消肿、治炭疽,破内痈。”
原标题:蓍草(图勒格其—乌布斯)词条标签:亚洲蓍,蓍草(图勒格其—乌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