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寿全先生(1824年-1911年),是清朝末年著名的伤寒学家,钦安为其字,生于四川邛州。他的医学造诣可谓深厚,是当时通儒兼名医刘止唐先生的学生。在医学方面,郑钦安先生的学术源自于《周易》和《内经》,并深入研究《伤寒》的心法,同时细读历代医家的著作,因此他在医理和医术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先生原籍安徽,他的祖父在四川游宦后便一直居住在邛崃。自幼时便精研经史,后来拜刘止唐先生为师学习医术。道光中叶时期,他在成都开始行医。在学术上,他扎根于《黄帝内经》、《周易》太极和《伤寒》的奥义。他主张”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强调元阳真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治病立法时,他重视扶阳,通常使用姜、附、桂等辛温之品的大剂药物,因此被尊称为”姜附先生”或”郑火神”。
先生对《伤寒论》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六经辨证可以治疗外感疾病,同时也适用于治疗内伤。他于1869年撰写了《伤寒恆论》十卷,其中讲解了方剂的应用和脉象的辨证,内容非常实用。此外,他还著有《医法圆通》四卷(1874年)和《医理真传》四卷(1869年),这两本书讨论了乾、坤、坎、离、五行、四诊,以及辨证阳虚、阴虚、杂病内外虚实,还介绍了经方和时方的应用。先生的三本重要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恆论》又合称“中医火神三书”。
先生的学术造诣广受门徒尊崇,其中门人卢铸之对其学说颇有传承。他的学术贡献使他成为了清代著名的医家,后世对他的伤寒学研究仍旧持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