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福建龙溪的朱芾亭(1904-1977)原名朱木通,号虚秋,出生于台湾嘉义,是一位活跃于五0到八0年代的经方家。
朱木通先生并未接受正式日本教育,仅上过中式私塾,但他天资聪颖,自幼喜爱读书,并且擅长诗、书、画。他十三岁时参加玉峯吟社,开始学习汉诗,并且在日治时期的台展和府展中多次入选。
朱木通先生的兴趣广泛,除了汉诗之外,他还对绘画、书法、印刷等艺术领域都有所涉猎。在日治时期,他曾经在上海和苏杭等地游学,朱芾亭在大陆江南的写生,还曾经跟当时的国画大师刘海粟、贺天建等人请益,因此,朱芾亭的画风有否受他们影响,或许可以进一步研究。
台湾绘画大师林玉山评过他的书法:“兄之书法特别倾慕襄阳米家,所临运笔萧洒,有韵有神,颇有造诣,晚年大有接近米法之妙。”是故先生亦以“芾亭”为名,以纪念宋代大书家米芾。
然而,不知何故,朱木通在第三回“府展”(1940)后停止参与官办展览,转而投入印刷事业并研究汉医。或许是因为战局的变化,他于战争结束前停业,战后转行成为汉医师,开设诊所。他的印刷厂主要以日本客户为主,生意兴隆,直到二战结束才完全结束。战后,朱木通改行成为汉医师,开设诊所,成为当地的中医界名人。他最终在民国六十六年(1977)平静离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和医学遗产。
朱木通的多重身份,包括金工、画家、诗人、书法家、印刷厂老闆、汉医师等,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儘管在不同领域中有所挣扎,他却一直坚持追求艺术和医学的理想。他的书法备受称道,而他在汉医界的成就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他的治学态度深受学术界讚誉,并留下了重要的著作《朱木通经方医案:中医临床廿五年》。
以下是朱木通先生医学成就的具体体现:
■ 自学成才,没有师承,没有家传,但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说明朱木通先生具有很高的天赋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 临床经验丰富,医案数量众多。朱木通先生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数百例医案。这些医案,翔实地记录了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和疗效,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朱木通先生的医案,记录了许多经方对大病重症的确实疗效。当时台湾的医疗条件有限,许多重症患者被西医宣告不治,只能坐以待毙。然而,在朱木通先生的治疗下,他们竟然奇蹟般地转危为安。这充分证明了经方的疗效。
■ 擅长用经方,疗效显著。朱木通先生擅长用经方,在临床上取得了许多显著的疗效。他曾以当归四逆汤治癒急性盲肠炎、以葛根汤治癒急性脑膜炎、以桂枝人参汤治疗流感腹泻等,这些医案至今仍是经方学习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朱木通先生的医案集《朱木通经方医案:中医临床廿五年》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方的确切疗效,展现出经方治证之力量。
■ 治学严谨,重视四诊,善于辨证论治。朱木通先生治学严谨,重视四诊,善于辨证论治。他认为“用方简者其术日精,用方繁者其术日粗”,主张用方简单,切中病机。
■ 临证与读书并重,善取他人经验精髓,活用临床。朱木通先生临证与读书并重,大量地阅读学习古人、当代的治疗经验。他不仅重视临床经验的积累,也重视对中医经典的研读。他曾经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他擅取他人经验精髓,活用临床,并与当时日本汉方大家龙野一雄、大塚敬节等有书信来往,彼此切磋学习,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