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简介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11:55
A+ A- 关灯 听书

秦伯未

秦伯未(1901—1970),字之济,号谦斋,上海市浦东人,出身儒医世家。他的父亲锡祺、伯父锡田均精医通儒。秦伯未自幼受到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小就喜欢阅读经史子集、诸家医典、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各类书籍,这为他后来在医学上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伯未的医学之路始于曹颖甫,后进入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进一步深造。毕业后,他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并创办了上海中医书局和中医学社。1927年,他与王一仁、章次公、王慎轩、严苍山等创办了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务长、院长,教授《内经》及内科。他还积极参与中医教育事业,创立中医指导社,主编《中医指导丛书》、《中医指导录》杂志,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咨询,社员遍及国内外。

秦伯未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医学家,他不仅精通中医,而且对《内经》有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他潜心撰写评述《内经》的专著,有《读内经纪》等5种,还将《内经》原文整理成生理学、解剖学、诊断学、方剂学等7章,病症则分为伤寒、湿暑、热病等37类。他的著作丰富多样,包括《秦氏内经学》、《内经类证》、《内经知要浅解》、《金匮要略浅释》、《内经病机十九条之研究》、《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医入门》、《中医临证备要》、《谦斋医学讲稿》等50余种,这些著作深入浅出,说理透彻,思路开阔,临床实用,深受医学界和读者的喜爱。

除了医学领域的贡献,秦伯未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艺术家。他擅长诗书画印,其书法之美跃然纸上,绘画也颇见功夫,善画梅、兰、竹、菊,尤喜画荷。他欣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常以之告诫学生:“做人要有人格,看病要有医德。贫莫贫于无才,贱莫贱于无志,缺此不可为良医。”他的诗词形式活泼,笔势新奇,文辞清淡素丽,传颂者众。

秦伯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现代著名医学家,还是集诗书画印一身的文化艺术家。他的医术精湛,学识渊博,对中医教育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诗词歌赋和他的医学成就一样,充满了智慧和艺术的魅力。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世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