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伯雄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号砚云子,是清代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他生长在一个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医。费伯雄悬壶执业不久,就以擅长治疗虚劳而在江南地区享有盛誉。
医术成就
费伯雄的医术精湛,人称其以名士为名医,蔚然为医界重望。他曾两次应召入宫廷治病,分别是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 both of which were effective。他的医名在咸丰年间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使得孟河水乡小镇成为了一个繁盛的地区。
费伯雄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征经验。他反对使用不变之方去套千变万化之疾,主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他的处方用药总以协调阴阳、顾护正气为前提,能够清晰脉知微,察如丝缕,掌握病情。
医学思想
费伯雄的医学思想以醇正、缓和为特色。他认为医学发展至今芜杂已极,必须执简驭繁救弊纠偏,以使后学者一归醇正。他投入一生精力孜孜不倦地摸索,一切从临诊实际出发,博采古今学术之精华,不参杂门户偏见,努力探求立论平允不偏的醇正医学。
费伯雄在治疗上提倡醇正和缓之风,即和法缓治之意。他指出,“秦有良医,曰和曰缓……夫疾病虽多,不越内伤、外感,不足者补之以复正,有余者去之以归平,即和法缓治也”。他还主张“毒药治病去其五,良药治病去其七”,这样归醇纠偏,才能达到机体的平衡。
医学著作
费伯雄几十年行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征经验,并平素治学颇多心得,因此着手著书立说。他的原书《医醇》共24卷,但在咸丰年间被兵乱焚毁。晚年时,他追忆原书内容,并重新撰写,改名为《医醇剩义》,计4卷。此外,他还撰写了《医方论》、《怪疾奇方》、《费批医学心语》、《费氏食养三种》等多部医学著作。
影响力
费伯雄的医术和医学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被后世医家所推崇。他的医术精湛,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并开出有效的药方。他的医学思想独特,强调医学的发展应该回归醇正和缓的道路。他的医学著作详细记录了他的医学见解和临床经验,对后世医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费伯雄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海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他的医学成就和贡献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