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丁(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干燥全草。夏季花果期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主产于内蒙古、辽宁、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地。
中药名称苦地丁
中药学名(拉丁名)CORYDALIS BUNGEANAE HERBA
别 名地丁、地丁草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罂粟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内蒙古、辽宁、甘肃、陕西
来源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干燥全草。(《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于内蒙古、辽宁、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季花果期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皱缩成团,长10-30cm。主根圆锥形,表面棕黄色。茎细,多分枝,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具5纵棱,质软,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灰绿色,完整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花少见,花冠唇形,有距,淡紫色。蒴果扁长椭圆形,呈荚果状。种子扁心形,黑色,有光泽。气微,味苦。(《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大肠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时疫感冒,咽喉肿痛,疔疮肿痛,痈疽发背,痄腮丹毒。(《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9-15g。(《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类圆形,外被厚的角质层,气孔下陷。皮层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棱脊处厚角细胞7-10列。中柱鞘为1-2列纤维,环状排列,棱脊处纤维排成半月状。外韧型维管束位于棱脊处,韧皮部狭窄,木质部由导管、管胞、纤维及薄壁细胞组成。髓部较宽广,中央具大空腔。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浓氨试液湿润,加三氯甲烷10ml,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于,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堇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4%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一三氯甲烷一甲醇(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①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地丁一两,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痢疾:地丁草配火线草、地榆,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③治指头感染初起,淋巴管炎(红丝疔)红肿热痛:地丁、野菊花各一两。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④治疔肿:鲜地丁、葱白、生蜂蜜捣敷。(《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湿热疮疡:地丁一两,金银花一两,蒲公英一两,大青叶三钱。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中国药典2015》)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81.00±27.82mg/kg。孕鼠连续经口给予苦地丁生物碱,阴起胎鼠脑露、小头畸形等外观畸形和顶骨、顶间骨、枕骨、胸骨骨化不全和缺失及胸骨错位等骨骼畸形。(《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痈疽疔肿,淋巴结结核。
2.《河北中药手册》:治急性传染性肝炎。
3.《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消炎解毒。治黄疸肝炎,高热烦躁。
传说渊源
相传,巴蜀有两位和尚,一起沿村化缘,一天,一个和尚手指突发疔疮,疼痛难忍,红肿发亮。另一个焦急如焚,心想若不及时诊治,手指有烂掉危险。于是,他们前去寻医。离此不远有座东阳镇,有一家“济生堂”药铺,既治病又卖药,有一种自制治疗疔疮外用药。老板见是身无分文的和尚,就以先拿五两银子再给药为借口,将两个和尚拒之门外。无奈他们离开东阳镇,来到一片山坡地,疔疮和尚疼痛难忍。
当时时至小满节前后,太阳快落山了,满天霞光照在山坡上,有一种淡紫色草花在眼前耀耀生辉,和尚顺手掐了根叶放在嘴里嚼嚼,觉得苦丝丝的,便又吐在手心里。此时疔疮和尚的手指头火烧火燎心难受,和尚顺手将刚刚吐出来的碎叶按在疔疮和尚的手指头上。过了一会儿,和尚感到手指头凉荫荫的,比刚才舒坦些了,又过了一个时辰,起疮的手指头竟不痛了。他们又采一些带回庙中捣烂糊在手指头上,并用根叶熬水喝了下去,安安静静地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肿痛果然消了。过了两天后,疔疮竟奇迹的全部好了。后来和尚就根据这种草秸梗笔直像一根铁钉,味道微苦的缘由取名为苦地丁。
原标题:苦地丁词条标签:地丁草,苦地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