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虱(中药材) 收藏 | 0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08:02
A+ A- 关灯 听书

鹤虱(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主产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等地。

中药名称鹤虱
中药学名(拉丁名)CARPESII FRUCTUS
别 名鹄虱、鬼虱、北鹤虱
所属功效类驱虫药
科菊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及1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顶端收缩呈细喙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基部稍尖,有着生痕迹。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苦。(《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杀虫消积。(《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3-9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均含草酸钙柱晶。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棕色,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棱线处有纤维束,由数十个纤维组成,纤维壁厚,木化。内果皮细胞1列,深棕色。种皮细胞扁平,内胚乳有残存;胚薄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和脂肪油滴,子叶最外层细胞含细小的草酸钙结晶。(《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1.治小儿疾病多有诸虫,腹中疼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无休止,亦攻心痛,呕哕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或寒或热,沉沉嘿嘿:胡粉(炒)、鹤虱(去土)、槟榔、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白矾(枯)十二两半。上为末,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服五丸,温浆水入生麻油一两点,调匀下之,温米饮下亦得,不拘时侯。(《局方》化虫丸)

2.治蛔咬痛:鹤虱十两。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慎酒肉。(《古今录验方》)

3.治大肠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鹤虱末,水调半两服。(《怪证奇方》)

4.治齿痛:①鹤虱一枚,擢置齿中。(《纲目》)②鹤虱煎米醋漱口。(《纲目》)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采用固体培养基平板法证明,鹤虱的脱水和未脱水提取物(1:2浓度)对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杀虫作用:鹤虱的水提干浸膏(1:1,1:4浓度),在体外使大多数或全部猪蛔虫虫体于24h内麻痹死亡,鹤虱油无体外杀猪蛔虫作用。

3.其他作用:鹤虱内酯对动物延髓等脑干部位有抑制作用。有对抗士的宁惊厥、延长环己烯巴比妥的作用。对大鼠有抑制脑组织呼吸作用。对家兔有降温、降压作用。20-30mg/kg给兔、猫、犬静注,可引起血压下降。(《中药大辞典》)

毒性
鹤虱水浸膏给小鼠灌胃的LD50为13.7g/kg。鹤虱内酯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00mg/kg。(《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唐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甲。

2.《日华子本草》: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

3.《开宝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

4.《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凝气滞,杀虫。

5.《岭南采药录》:疗恶府,解蛇毒,均捣敷。

6.《现代实用中药》:治腹痛,为绦虫、烷虫、蛔虫之驱除剂。

7.《药材资料汇编》:治久痢。

传说渊源
       天名精,一曰鹿活草。青州有个叫刘炳的人,宋元嘉年间,他射到一头鹿。他剖去鹿的五脏,把鹿活草塞进去,那鹿就像跌倒了似的,又站起来了。刘炳秘密地收取此草栽种它,治好很多断折之伤。因而鹿活草俗称“刘炳草”。

原标题:鹤虱词条标签:天名精,鹤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