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木(中药材) 收藏 | 0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07:04
A+ A- 关灯 听书

接骨木(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接骨木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毛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 var. miquelii (Nakai) Y. C. Tang及西洋接骨木Sambucus nigra L.的茎枝。全年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接骨木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及东北、华东、中南地区;毛接骨木产于内蒙古及东北地区;西洋接骨木产于山东、江苏、上海。

中药名称接骨木
中药学名(拉丁名)RAMULUS SAMBUCI WILLIAMSII
别 名木蒴藋、续骨木、扦扦活
所属功效类祛风湿药
科忍冬科
分布区域接骨木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

来源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毛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 var. miquelii (Nakai) Y. C. Tang及西洋接骨木Sambucus nigra L.的茎枝。(《中华本草》)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的干燥茎叶。(《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
接骨木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及东北、华东、中南地区;毛接骨木产于内蒙古及东北地区;西洋接骨木产于山东、江苏、上海。

入药部位
茎木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中华本草》)

全年可采收,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茎枝圆柱形,长短不等,直径5-12mm。表面绿褐色,有纵条纹及棕黑色点状突起的皮孔,有的皮也呈纵长椭圆形,长约1cm。皮部剥离后呈浅绿色至浅黄棕色。体轻,质硬。加工后的药材为斜向横切片,呈长椭圆形,厚约3mm,切面皮部褐色,木部浅黄白色至浅黄褐色,有环状年轮和细密放射状的白色纹理。髓部疏松,海绵状。体轻。气无,味微苦。以片完整、黄白色,无杂质者为佳。(《中华本草》)

本品茎呈圆柱形,长15-35cm,直径1-5cm。表面黄棕色、灰褐色或绿褐色,有纵裂纹及多数圆点状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木部黄白色至黄色,髓部疏松,呈棕黄色海绵状。奇数羽状复叶交互对生,小叶3-7 片,倒卵形至狭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叶脉羽状,在背面隆起。质脆,易碎。气微,味淡。(《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甘、苦,平。归肝经。(《中华本草》)

甘、苦,平。归肝、肾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祛风利湿,活血,止血。(《中华本草》)

接骨续筋,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风湿痹痛,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风疹,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外伤出血。(《中华本草》)

用于骨折,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腰痛,肾病水肿,皮肤瘙痒。(《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敷或煎汤熏洗;或研末撒。(《中华本草》)

10-20g。外用适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药禁忌
孕妇禁服。(《中华本草》)

孕妇禁服,体质虚弱者慎服。(《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中华本草》)

置干燥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配伍
1.预防麻疹:接骨木120g。水煎服,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2.治创伤出血:接骨木研粉,高压消毒后,用干纱布压迫2-5min。(《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漆疮:接骨木茎叶120g,煎汤待凉洗患处。(《山西中草药》)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斜薄片,干燥,筛去碎屑。(《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为浴汤。”

2.《千金翼方》:“打伤瘀血及产妇恶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并煮汁服。”

3.汪连仕《采药书》:“行血败毒,洗一切疮疥、鬼箭风。”

4.《百草镜》:“治跌扑痈肿。

5.《现代实用中药》:“为镇痛药。治手足偏风及风湿腰痛,骨间诸痛,四肢寒痛,脚肿。又跌伤骨痛、风疹、汗疹等为浴汤料。”

原标题:接骨木词条标签:接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