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嗉子果(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鸡嗉子果为山茱萸科植物头状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Wall.) Hutch.的果实。秋季采摘,去果柄,拣净,晒干。产于浙江南部、湖北西部及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中药名称鸡嗉子果
中药学名(拉丁名)
别 名鸡素果、山覆盆、一枝箭
所属功效类驱虫药
科山茱萸科
分布区域产于浙江南部、湖北西部及广西、四
来源
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头状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Wall.) Hutch.的果实。(《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浙江南部、湖北西部及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采收加工
秋季采摘,去果柄,拣净,晒干。(《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平。(《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杀虫消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蛔虫病,食积,肺热咳嗽,肝炎,腹水。(《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治蛔虫病:(鸡嗉子)果9g。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2.治肺热咳嗽:野荔枝果10g,金丝桃根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肝炎,腹水:鸡嗉子果9-1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相关论述
1.《四川常用中草药》:“性温,味辛、甘。”
2.《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苦,平。”
3.《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甘、涩、微苦,凉。”
4.《四川常用中草药》:“消胀,定痛。治乳痛,风寒牙痛,疝气,咳嗽恶寒等症。”
5.《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利胆行水,消积杀虫。主治食积气胀,小儿疳积,肝炎,蛔虫病。”
6.《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清热解毒,止泻,驱虫。用于湿热泻痢,肺热咳嗽,虫积腹痛,烧伤。”
原标题:鸡嗉子果词条标签:头状四照花,鸡嗉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