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草根(中药材) 收藏 | 0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06:25
A+ A- 关灯 听书

大火草根(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火草根为毛茛科植物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 (Maxim.) Pei的根。春、秋挖根,去净茎叶,晒干。产于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河南、河北、山西。

中药名称大火草根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ANEMONES TOMENTOSAE
别 名野棉花根、土白头翁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毛茛科
分布区域产于四川、青海、甘肃、陕西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 (Maxim.) Pei的根。(《中华本草》)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 (Maxim.) Pei的干燥根。(《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
产于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河南、河北、山西。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春、秋挖根,去净茎叶,晒干。(《中华本草》)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晒干。(《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根茎较粗短,直径达2cm;上端可见茎基、干枯的叶基或棕褐色毛状物。根呈不规则锥形或条形,稍弯曲,长10-20cm,直径0.8-1.2cm;表面棕褐色,粗糙,可见不规则的纵直皱纹及少数须根痕;根端常分为数股。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棕色。气微,味苦、辛。有毒。(《中华本草》)

本品呈圆柱状,下渐细而弯曲,长8-10cm,直径0.5-1.2cm。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具纵向或扭曲的沟纹,外皮呈剥落状。根头部稍粗大,附有棕色膜质鳞叶和残存叶柄,根头及叶柄密生白色绵毛。质略韧,折断面裂片状,皮部灰褐色,木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纹理。气特异,味涩而苦。(《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苦,温,小毒。(《中华本草》)

苦,寒。(《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化痰,散瘀,消食化积,截疟,解毒,杀虫。(《中华本草》)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劳伤咳喘,跌打损伤,小儿疳积,疟疾,疮疖痈疖,顽癣。(《中华本草》)

用于热毒血痢,湿热带下,鼻衄,血痣等。(《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粉服。外用:适量,捣敷。(《中华本草》)

9-15g。外用适量,捣敷。(《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中华本草》)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皮层有2-6列木栓化细胞组成,韧皮部宽广,外侧细胞较大,呈切向延长,内侧变小,呈不规则多边形;射线不明显;有大量纤维分布,纤维少数成群散在,大多数呈环状排列,细胞呈多边形。形成层数列细胞。木质部发达,多数为两个大扇形,导管呈散在分布,木射线4-10列。根头部具髓。(《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配伍
①治劳伤咳嗽:大火草根、红猪毛七各一两。炖五花肉半斤服。(《重庆草药》)

②治毒疮痒子:大火草根、土茯苓、夏枯草、银花、蒲公英。煎汤服。(《重庆草药》)

中药炮制
净选,润透,捞出,切厚片,晒干。(《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杀虫,止痢。”

原标题:大火草根词条标签:大火草,大火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