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韦(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瓦韦为水龙骨科植物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的全草。夏、秋季采收带根茎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产台湾、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北京、山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中药名称瓦韦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LEPISORI THUNBERGIANI
别 名七星草、骨牌草、小叶骨牌草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水龙骨科
分布区域产台湾、福建、江西、浙江
来源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的全草。(《中华本草》)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的干燥全草。(《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分布产地
产台湾、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北京、山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带根茎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为中段。根茎圆柱形,外被须根及黑色鳞片。叶线状披针形,皱缩卷曲,沿两边向背面反卷,土黄色至绿色,宽6-13mm,革质。孢子囊群近圆形,直径约3mm,排列于主脉两侧。味淡,根茎味苦。(《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性味归经
苦,寒。(《中华本草》)
苦,寒。归肝、脾、膀胱经。(《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血。(《中华本草》)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血。(《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小便淋沥涩痛,尿血,咳嗽咳血。(《中华本草》)
用于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小便淋沥不畅,尿血,咳嗽咳血。(《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煅存性研末撒。(《中华本草》)
9-15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用药禁忌
《江苏药材志》:“凡中寒泄泻者忌用。”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中药配伍
1.治小儿高热:瓦韦、鸭跖草各30g。煎服。(《安徽中草药》)
2.治尿路感染:瓦韦30g,车前草、金银花、连翘各15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3.治小儿惊风,鲜(瓦韦)全草15-21g,冰糖酌量,水炖服;或全草30g,一枝黄花、半边莲各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咽喉肿痛,鲜瓦韦适量,捣烂取汁,加醋调匀,含咽。(《四川中药志》1982年)
5.治筋骨痛:瓦韦30-60g。浸酒服。(《湖南药物志》)
6.治目有星翳:鸡蛋1个,破一头,将(瓦韦)全草研粗末塞入,用纸封口,蒸熟,去草食蛋。(《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疗淋。”
2.《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
3.《江苏药材志》:“清热通淋,消肿解毒。有止血作用。”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平肝明目,利尿清热,止血,止咳。”
原标题:瓦韦词条标签:瓦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