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大黄(中药材) 收藏 | 0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06:00
A+ A- 关灯 听书

牛耳大黄(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牛耳大黄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的根。4-5月采其根,晒干或鲜用。产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台湾、广西等地。

中药名称牛耳大黄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RUMICIS CRISPI
别 名土大黄、四季菜根、火风棠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蓼科
分布区域产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甘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的根。(《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
产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台湾、广西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4-5月采其根,晒干或鲜用。(《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
根呈不规则圆锥状条形,长10-20cm,粗达2.5cm,单根或于中段有数个分枝。根头顶端具干枯的茎基,其周围可见多数片状棕色的干枯叶基。表面棕色至深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多数近圆形的须根痕。质硬,断面黄棕色,纤维性。气微,味苦。(《中药大辞典》)

性味归经
苦,寒。(《中药大辞典》)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中药大辞典》)

药材主治
主治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慢性气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热结便秘,痈疽肿毒,疥癣,秃疮。(《中药大辞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搽。(《中华本草》)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服。(《中药大辞典》)

中药配伍
①治干性癣和湿性癣:土大黄根汁六钱,米醋六钱,枯矾末一钱五分,调匀蘸擦患部。(《闽东本草》)

②治疥疮:牛耳大黄四两,老君须二两。炖猪筒子骨服。(《重床草药》)

③治吐血:鲜牛耳大黄,炖杀口肉服。(《重庆草药》)

④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羊蹄五钱。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崩漏,胃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土大黄三钱。水煎服,或土大黄、乌贼骨各半,为末。每次冲服一钱。(《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⑥治痢疾:土大黄五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⑦治淋症:羊蹄五钱,蝉蜕3个。水煎,日二服。(《吉林中草药》)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草木便方》:活血,补精,壮力。能走表。捣烂合稠靛缸水,搽疥癣秃癞。

2.《四川中药志》:解毒,清热,消疮癣。治大便燥结。

3.《重庆草药》:清火,解毒,清血热,利便。治吐血诸症。酒炒能调气敛血,治红崩。

4.《闽东本草》:除热,杀虫,排脓拔毒。治白秃疮,癣,疔,疖。

5.《齐齐哈尔中草药》:治出血性紫斑,血小板减少和内出血。

6.《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凉血,润肠通使。治急性肝炎,经闭腹胀,无名肿毒。

7.《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止血。

原标题:牛耳大黄词条标签:皱叶酸模,牛耳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