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鞭草(中药材) 收藏 | 0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05:34
A+ A- 关灯 听书

铁鞭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铁鞭草为豆科植物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的全草或根。6-10月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茎叶,切段,晒干备用。产于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中药名称铁鞭草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SEU HERBA LESPEDEZAE FLORIBUNDAE
别 名米汤草、石告杯
所属功效类消食药
科豆科
分布区域产于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青海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的全草或根。(《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全草

采收加工
6-10月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茎叶,切段,晒干备用。(《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茎多基部分枝,枝条细长柔弱,具条纹。三出复叶,叶片多皱缩,完整小叶倒卵形或狭长倒卵形,长6-25mm,宽3-16mm,叶端截形,具尖刺,嫩叶下表面密被白色绒毛。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暗紫红色。荚果卵状菱形,长约5mm,有柔毛。气微,味涩。(《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陕西中草药》:“根:味涩,性凉。”

药材功效
消积,截疟。(《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疳积。(《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中华本草》)

贮藏保存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或稍弯曲,下表皮细胞较小,垂周壁较平直,有时可见状角质纹理。上、下表皮均有2-3细胞组成的非腺毛,下表皮甚密,壁疣细小,顶端细胞极长,基部膨大,上表皮非腺毛长45-183μm,直径7-10μm,下表皮非腺毛长167-591μm,直径8-17μm。叶腺处具纵向排列整齐的草酸钙方晶。(《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治疳积:铁鞭草15g,野棉花15g。水煎,煮鸡蛋3个,煮2min后,将蛋壳打碎,使药液渗入蛋中,煮至鸡蛋变黑为度。吃蛋喝汤,每日1剂。(《陕西中草药》)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铁鞭草词条标签:多花胡枝子,铁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