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药(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鹿药为百合科植物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 Gray及管花鹿药Smilacina henryi (Baker) Wang et Tang的根及根茎。春、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鹿药产于陕西、甘肃、及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管花鹿药产于山西、山东及西北、中南、西南地区。
中药名称鹿药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ET RHIZOMA SMILACINAE JAPONICA
别 名九层楼、盘龙七、偏头七
所属功效类
补虚药
科百合科
分布区域鹿药产于陕西、甘肃、及东北、华北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 Gray及管花鹿药Smilacina henryi (Baker) Wang et Tang的根及根茎。(《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鹿药产于陕西、甘肃、及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管花鹿药产于山西、山东及西北、中南、西南地区。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干燥根茎略呈结节状,稍扁,长6-15cm,直径0.5-1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具皱纹,先端有一至数个茎基或芽基,周围密生多数须根。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甜、微辛。以根茎粗壮、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甘、苦,温。归肾、肝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补肾壮阳,活血祛瘀,祛风止痛。(《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肾虚阳痿,月经不调,偏、正头痛,风湿痹痛,痈肿疮毒,跌打损伤。(《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加热熨。(《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治阳痿,劳伤:鹿药15-30g。泡酒服。(《华山药物志》)
2.治月经不调:偏头七12-15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3.治头痛,偏头痛:鹿药、当归、川穹、升麻、连翘各6g。水煎食后服。(《华山药物志》)
4.治瘩背:盘龙七4.5g,刺老包、红岩百合各3g,鲜百味连,天南星各2.4g。同捣绒,拌鸡蛋1个,用布包在疮上。(《贵州民间药物》)
5.治乳痈:鲜盘龙七、青菜叶各30g。共捣细,用布包好,放在开水里烫热后,取出熨乳部。(《贵州民间药物》)
6.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偏头七,捣烂敷患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主风血,去诸冷,益老起阳,浸酒服之。”
2.《贵州民间药物》:“治痨伤,痈毒。”
3.《山东中草药手册》:“消痈肿,补虚损。”
4.《陕西中草药》:“祛风镇痛,补气血,壮筋骨。治头痛,偏头痛,风湿疼痛,月经不调,痨伤。”
5.《西藏常用中草药》:“壮阳益肾,活血祛瘀,除风湿疼痛。主治阳痿,跌打损伤。”
原标题:鹿药词条标签: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