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丁草(中药材) 收藏 | 0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05:23
A+ A- 关灯 听书

地丁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丁草为堇菜科植物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 Bunge的干燥全草或鲜品。春、夏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河南、湖北、云南。

中药名称地丁草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VIOLAE PRIONANTHAE
别 名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堇菜科
分布区域、产黑龙江、吉林、辽宁

来源
本品为堇菜科植物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 Bunge的干燥全草或鲜品。(《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河南、湖北、云南。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多皱缩成团,根圆锥形,黄白色,叶基生,灰绿色。叶片展开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cm,宽0.5-1.2cm,先端钝,基部平截或微心形,叶缘锯齿状,两面有疏毛,叶柄上部有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常开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心、肝经。(《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本品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垂轴壁波状弯曲,呈串珠状增厚,局部可见角质纹理。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长95-133μm,直径21-30μm,壁厚4-8μm,呈微波状,表面具明显疣状突起。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可见细小串珠状增厚。
叶脉横切面:上表皮1列细胞,切向延长,外具角质层。主脉区的上、下表皮层之内各有1-2列厚角细胞。栅栏细胞1-2列。主脉区上下均呈凸起状。主脉维管束周韧型,常1个,木质部导管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小簇晶。(《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捡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原标题:地丁草词条标签:早开堇菜,地丁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