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参(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手掌参为兰科植物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 (L.) R. Br.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置沸水中略烫或煮至内无白心,晒干。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古、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中药名称手掌参
中药学名(拉丁名)RHIZOMA GYMNADENIAE
别 名手参、藏三七、佛手参
所属功效类
补虚药
科兰科
分布区域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古、四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 (L.) R. Br.的干燥块茎。(《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本品为兰科植物西南手参Gymnadenia orchidis Lindl.或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 (L.) R. Br.的干燥块茎。(《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6版》)
分布产地
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古、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置沸水中略烫或煮至内无白心,晒干。(《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手状。表面浅黄色至黄褐色,有细皱纹,顶端有茎的残基或残痕,下部有多数分枝。质坚硬,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气特异,味淡,嚼之发黏。(《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略呈掌状。表面浅黄色至褐色,有细皱纹,顶端有茎的残基,其周围有点状根痕,下部有2-12指状分枝。质坚硬,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气特异,味淡,嚼之发黏。(《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6版》)
性味归经
甘,平。(《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甘,平。归肺、肾经。(《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6版》)
药材功效
滋养,生津,止血。(《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滋阴,生津,止血。(《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6版》)
药材主治
用于久病体虚,肺虚咳嗽,失血,久泻,阳痿。(《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用于久病体虚,肺虚咳嗽,嗜血,久泻,阳痿。(《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6版》)
用法用量
3-9g。(《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3-9g。(《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6版》)
用药禁忌
《青岛中草药手册》:“外感初起无汗者忌用,反藜芦。”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蛀。(《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6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层1列细胞。下皮层1列细胞,细胞切向韧延长呈椭圆形。基本组织中散在大型黏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外韧型,不规则散在,维管束外有1列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导管常数个相聚。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多数已经糊化。(《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配伍
①治病后身体虚弱:手掌参三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咳嗽气喘:手掌参二两,百合、大枣各四两。水煎。饭前服,每次半茶杯。(《陕西中草药》)
③治久泻失血,白带:手掌参三钱,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八分,每天服两次。(《宁夏中草药手册》)
④治跌打损伤:手掌参三钱,水煎服或泡酒内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⑤治肝炎:佛手参、黄精、粉苞苣各适量,制成糖浆。每次服10~15毫升,每天三次,小儿酌减。(《全展选编·传染病》)。
⑥治布鲁氏菌病:佛手参、苦参、地丁等量。每日二次,每次三钱,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⑦治血虚乳汁缺少:手掌参配黄芪、当归、漏芦、玉竹。水煎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6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东北药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泻下;泡酒为强壮、强精剂。
2.《山西中药志》:收敛止血,解毒。治久泻失血,淋病,带下。
3.《黑龙江民间中药》:泡酒治阴痿。
4.《中国药植图鉴》:消瘀,治跌打损伤,积血不行。
5.《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痨赢瘦,缺乳汁。
6.《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慢性肝炎。
7.《陕西中草药》: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惊,益气止痛。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
原标题:手掌参词条标签: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