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栒子(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灰栒子为蔷薇科植物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 Turcz.的枝叶及果实。6-8月采收枝叶,切段,晒干;9-10月采摘果实,晒干。产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
中药名称灰栒子
中药学名(拉丁名)
别 名栒子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科蔷薇科
分布区域产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 Turcz.的枝叶及果实。(《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
入药部位
茎木、叶、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6-8月采收枝叶,切段,晒干;9-10月采摘果实,晒干。(《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苦、涩,凉。(《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烧烫伤。(《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火烤取油涂。(《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治烧伤烫伤:栒子鲜皮适量,火烤取油,外涂患处。(《山西中草药》)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灰栒子词条标签:灰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