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香树(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化香树为胡桃科植物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的叶、根。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产于河南、陕西、甘肃、湖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中药名称化香树
中药学名(拉丁名)
别 名斗固,京紧
所属功效类
拔毒生肌药
科胡桃科
分布区域产于河南、陕西、甘肃、湖南
来源
本品为胡桃科植物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的叶、根。(《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河南、陕西、甘肃、湖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奇数羽状复叶多不完整,叶柄及叶轴较粗,淡黄色棕色。小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宽披针形,不等边,略呈镰状弯曲。长4-11cm,宽2-4cm,上表面灰绿色,下表面黄绿色,边缘有重锯齿,薄革质。气微清香,味淡。以叶多、色绿、气清香者为佳。(《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辣,性热;有毒。入冷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解毒疗疮,杀虫止痒。(《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疮痈肿毒,骨痈流脓,阴囊湿疹及癞头疮。(《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浸水洗。(《中华本草》)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长圆形,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类圆形,可见非腺毛或腺鳞。栅栏组织细胞2列,第1列细胞较长,有的细胞异常增大,内含大型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束鞘纤维成环。(《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治疔毒类急性炎症:化香树叶,雷公藤叶、芹菜叶、大蒜各等份,捣烂外敷。(《苗族医药学》)
2.治疥、癣:球果煎水洗患处。
3.治无名肿毒:小化香煎水洗患处。
4.熏蚊:小化香叶及果,炒,烟熏。
5.杀蛆:化香叶捣烂,每50kg粪中加入7.5kg。
6.治脚生湿疹:化香树球果和盐研末搽。(2-6选自《草药彩色图集》)
7.治筋骨疼痛:化香树根皮适量,捣烂外敷。《(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药理作用
1.化香树叶中提取的萘醌类化合物具有杀鱼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啤酒糖酵母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此外,此类化合物还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
2.化香树果穗中提取物具有抑菌和对抗蛋清清致足趾炎症的作用。
相关论述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热,味辣,入冷经。有毒。”
2.《贵州民间药物》:“性热,味辣,有毒。”
3.《贵州民间药物》:“治疮毒。”
4.《苗族医药学》:“止咳,消炎。”
5.《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解毒消肿,燥湿杀虫。主治疮痈,湿疮疥癣。”
原标题:化香树词条标签:化香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