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中药材) 收藏 | 0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04:13
A+ A- 关灯 听书

杜松(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杜松为柏科植物杜松Juniperus rigida S. et Z.的枝叶及球果。秋季采球果,夏秋采枝叶,晒干备用。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中药名称杜松
中药学名(拉丁名)Strobilus Juniperi Rigidae
别 名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科柏科
分布区域、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

来源
本品为柏科植物杜松Juniperus rigida S. et Z.的枝叶及球果。(《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入药部位
叶、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秋季采球果,夏秋采枝叶,晒干备用。(《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干燥成熟球果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7-8mm,紫褐色或蓝黑色,有光泽,表面稍带白粉。内含种子2-3枚,也有1枚或4枚者。种子卵圆形,长约6mm,褐色,先端尖,有4条不显着的棱角。气芳香特殊,味甘。(《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平。(《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祛风,镇痛,除湿,利尿。(《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风湿关节痛,痛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①治风湿关节痛:杜松子适量,捣烂外敷。(《宁夏中草药手册》)
②治风湿性关节炎,布氏杆菌病:刺柏枝叶、小白蒿、山川柳、麻黄、照白杜鹃各30g。煎汤熏洗。
③治尿路感染:刺柏子、车前子、黄白皮各9g。水煎服或各等分研末,每服3-4.5g,开水冲服,每日2次。(2-3方出自《内蒙古中草药》)

药理作用
杜松种子石油醚提取物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稀释至1:1600仍能制止细菌发育。将石油醚浸膏顺次用3%碳酸氢钠、3%碳酸钠、3%氢氧化钾处理,发现由氢氧化钾液所得到的部分有抗菌作用,稀释至1:12800亦有作用,但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志贺痢疾杆菌则无作用。将此物减压蒸馏所得之蒸馏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稀释至1:12800时亦有抗菌作用。经化学测定此抗菌物为松香酸(abietic acid)的异构体。(《中华本草》)

相关论述
1.《内蒙古中草药》:“味甘,性凉。”
2.《中国民族药志》:“苦、涩,凉。”
3.《吉林中草药》:“发汗,利尿,镇痛。治关节炎。”
4.《宁夏中草药手册》:“利湿。”
5.《内蒙古中草药》:“清热,发汗,利尿,祛风湿。(治)尿路感染,肾炎,布氏杆菌病,风湿性关节炎。”

原标题:杜松词条标签: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