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当子(中药材) 收藏 | 0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03:48
A+ A- 关灯 听书

铃当子(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铃当子为旋花科植物北鱼黄草Merremia sibirica (L.) Hall. f.的种子。秋季采收果实,晒干,打下种子。产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吉林、山东、安徽、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中药名称铃当子
中药学名(拉丁名)Semen Merremiae Sibiricae
别 名
所属功效类泻下药
科旋花科
分布区域、产于山西、陕西、甘肃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北鱼黄草Merremia sibirica (L.) Hall. f.的种子。(《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吉林、山东、安徽、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果实,晒干,打下种子。(《中国植物志》)

药材性状
种子卵形,多为圆球体的四分之一,长4-6mm,宽3-5mm,表面灰褐色,被金黄色鳞片状非腺毛,脱落处粗糙,呈小凹点状,背面弓形隆起,中央有浅纵沟,腹腔面为一棱线,种脐明显,在棱线及背面交界处呈缺刻状。质硬,横切面淡黄色,可见2片皱缩折叠的子叶。气微,味微辛、辣。(《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泻下消积。(《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大便秘结,食积腹胀。(《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5-3g。(《中华本草》)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径向延长,外壁呈乳突状,有的含棕色物,间有分化成棒槌状单细胞非腺毛,直径30-74μm。下皮细胞类方形。栅状组织层径向长40-85μm,外方可见光辉带。子叶组织中分泌腔直径约至90μm。
种皮表面观:表皮细胞类多角形,直径12-50μm,壁稍弯曲。下皮细胞狭长,宽2.5-5μm,以数个为一组,呈镶嵌状排列。(《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①治便秘:铃当子研细末。每次1.5g,每日服1次。
②治食积腹胀:铃当子9g,鸡内金9g。共炒焦,研细末。每次3g,每日服2次。(1-2方出自《吉林中草药》)

相关论述
《吉林中草药》:“泻下,逐水。治大便秘结,食积。”

原标题:铃当子词条标签:北鱼黄草,铃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