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梢瓜(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梢瓜为萝藦科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或雀瓢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var. australe (Maxim.) Tsiang et P. T. Li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地梢瓜产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等地。雀瓢产于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等地。
中药名称地梢瓜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Cynanchi Thesioidis
别 名女青、山角、地瓜儿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萝藦科
分布区域地梢瓜产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河
来源
本品为萝藦科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或雀瓢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var. australe (Maxim.) Tsiang et P. T. Li的全草。(《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地梢瓜产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等地。雀瓢产于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地梢瓜:全草长15-30cm,常弯曲,地上部分被短柔毛。根细长,褐色,有长根。茎不缠绕,多自基部分枝,圆柱形,具纵皱;体轻,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破碎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长3-5cm,宽2-5cm,全缘。花小,黄白色。蓇葖果纺锤形,表面具纵皱纹。气微,味涩。
雀瓢:茎缠绕,分枝较少;叶条形或条状长圆形。(《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甘,凉。(《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清虚火,益气,生津,下乳。(《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虚火上炎,咽喉疼痛,气阴不足,神疲健忘,虚烦口渴,头昏失眠,产后体虚,乳汁不足。(《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15-30g,煎汤。(《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1.治咽喉痛:地梢瓜30g(全草60g)。水煎服,或鲜果嚼服。
2.治气血亏虚:地枪瓜全草30g,土黄芪60g。水煎服。
3.治脑神经衰弱:地梢瓜全草500g。水煎取汁,用药汁打鸡蛋(2个)茶喝,日服二次。(1-3方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药理作用
本品提取物体内、体外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内蒙古中草药》:“清热降炎,消炎止痛,通乳。主治乳汁不通,咽喉痛。”
2.《青岛中草药手册》:“主治气血亏虚,脑神经衰弱,咽喉肿痛。”
3.《全国中草药汇编》:“益气,通乳。主治体虚乳汁不下,外用只瘊子。”
4.《内蒙古中草药》:“性平,味甘。”
原标题:地梢瓜词条标签:雀瓢,地梢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