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胆草(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心胆草为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长籽柳叶菜Epilobium pyrricholophum Franch. et Savat.的全草。8-9月采收,晒干或鲜用。产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中药名称心胆草
中药学名(拉丁名)
别 名日本柳叶菜、水朝阳花、小对经草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柳叶菜科
分布区域产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
来源
本品为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长籽柳叶菜Epilobium pyrricholophum Franch. et Savat.的全草。(《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
产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8-9月采收,晒干或鲜用。(《中药大辞典》)
性味归经
苦、辛,凉。(《中药大辞典》)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止血,解毒。(《中药大辞典》)
药材主治
主治痢疾,吐血,咳血,便血,月经过多,胎动不安,痈疮疖肿,烫伤,跌打伤肿,外伤出血。(《中药大辞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捣敷;或研粉调敷;或取种子冠毛敷。(《中药大辞典》)
中药配伍
治痢疾:心胆草30g。煎水。红痢加红糖服,白痢加白糖服。(《贵州民间药物》)
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涩。”
2.《浙江药用植物志》:“淡,凉。”
3.《贵州民间药物》:“除湿,驱虫,止血。治误食蚂蟥后腹胀,痢疾,刀伤出血。”
4.《浙江药用植物志》:“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去腐生肌。治久痢,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疮疡痈肿,烫伤。”
原标题:心胆草词条标签:长籽柳叶菜,心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