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茎金腰子(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裸茎金腰子为虎耳草科植物裸茎金腰Chrysosplenium nudicaule Bunge的全草。夏季花期采收,晒干。产于甘肃、青海、新疆、云南、西藏等地。多自产自销。
中药名称裸茎金腰子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Chrysosplenii Nudicaulis
别 名金腰草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虎耳草科
分布区域产于甘肃、青海、新疆、云南
来源
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裸茎金腰Chrysosplenium nudicaule Bunge的全草。(《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甘肃、青海、新疆、云南、西藏等地。多自产自销。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期采收,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根茎短,节上有残存的黑褐色叶柄,下面有多数细根,棕黄色至黄褐色,长1.2-2.6cm。茎极细.疏生褐色长柔毛或乳头状突起,无叶。叶基生,完整叶片肾形,长1.0-2.5cm,宽1.3-2.6cm,基部深心形,边缘具11-15浅裂,裂齿牙齿状,先端圆钝,有1腺点,齿间弯缺处具褐色柔毛或乳头状突起;叶柄氏2-3cm,下部疏生褐色柔毛。聚伞花序密集呈半球形,苞片阔卵形至扇形;花小,多数,黄缘色,萼片扁圆形;无花瓣。气微,味微涩。(《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清热除湿,疏肝利胆。(《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黄疸,肋痛,症瘕,胆囊炎,胆结石。(《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散剂。(《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治肝炎,胆囊炎,黄疸型肝炎,肝胆病引起的发热:金腰草、苦菜(扎赤)、蒂达、小蘖内皮、秦艽花各15g,榜嘎、止泻木(土木娘)、秦艽根、鸭嘴花(巴夏嘎)各30g,波棱瓜子、八角茴香各24g,红花21g,牛黄2.4g。以上除牛黄外共研细粉,再加入牛黄细粉混匀。每次1-2g,每日2次(中午、午夜),用白糖凉开水冲服。(《中国民族药志》十三味榜嘎散)
相关论述
1.《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苦,寒。”
2.《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寒。”
3.《京珠本草》:“缓泻赤巴病(胆火)。”
4.《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利胆,止呕。主治黄疸及多种胆病,吐黄水。”
5.《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治胆病引起之头痛;亦可催吐胆汁。”
6.《中国民族药志》:“清热,利胆,舒肝。用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
原标题:裸茎金腰子词条标签:裸茎金腰子,裸茎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