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石菖蒲(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鲜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大田栽培后的新鲜带叶根茎。随用随采,除去杂质,洗净。产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中药名称鲜石菖蒲
中药学名(拉丁名)R,HIZ OIVIA ACORUS GRAXIINEUS
别 名鲜菖蒲
所属功效类
开窍药
科天南星科
分布区域产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大田栽培后的新鲜带叶根茎。(《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分布产地
产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随用随采,除去杂质,洗净。(《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根茎呈扁圆柱形,长15~18cm,直径0.3~0.5cm,外表淡棕褐色,具明显的节,节间长1 ~3cm,节上残存须根或须根痕;质柔软,断面稍具纤维性。叶长5 ~15cm,宽0.1 ~ 0.2cm,无中脉,绿色至深绿色。花序有时见存在,叶状佛焰苞的长度与肉穗花序等长或为其的1~2倍。根茎气芳香.味辛辣。(《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性味归经
苦辛,温。(《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功效
开窍、豁痰,化湿,和胃。(《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痰浊蒙蔽.昏厥舌强.胸腹胀闷,食欲不振。传统经验认为本品功效较胜于石菖蒲。(《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用法用量
4.5~6g。(《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贮藏保存
置潮湿阴凉处或种于盆内。(《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鉴别
本品根茎横切面:表皮一层,外壁增厚,棕色。皮层宽广,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内含淀粉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7μm,层纹与脐点均不明显:油细胞及纤维束散在;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成环状排列,草酸钙方晶或簇晶散在薄壁细胞内;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内皮层内的维管束排列较紧密,中央部分则疏散存在,维管束周木型或外韧型,髓部小或不明显。(《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鲜石菖蒲词条标签:金钱蒲,随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