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苦豆子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后收取果序,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山西、宁夏、青海。
中药名称苦豆子
中药学名(拉丁名)SEMEN SOPHORAE ALOPECUROIDIS
别 名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豆科
分布区域、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干燥成熟种子。(《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干燥成熟种子。(《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分布产地
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山西、宁夏、青海。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后收取果序,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秋季果实成熟后收取果序,打下种子,晒干。(《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呈卵圆形,两端平截,略扁,长0.3-0.4cm,直径约0.2cm。表面黄色或淡棕黄色,光滑,具蜡样光泽,一侧有棕色条形种脐,较宽的一端可见圆形凹陷的珠孔。质坚,不易破碎。种皮革质,子叶两枚,黄色。气微,味苦。(《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本品呈卵圆形或两端平截,略扁,长0.3-0.4cm,直径约0.2cm。表面黄色或淡棕黄色,光滑,具蜡样光泽,一侧有棕色条形种脐,较宽的一端可见圆形凹陷的珠孔。质坚,不易破碎。种皮革质,子叶两枚,黄色。气微,味苦。(《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苦,寒;有毒。(《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燥湿,止痛,杀虫。(《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清热燥湿,止痛,杀虫。(《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痢疾,带下,湿疹,顽癣,牙痛胃痛,疮疡。(《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于痢疾,带下,湿疹,顽癣,牙痛胃痛,疮疡等症。(《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用法用量
0.5-1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患处,或配用其干馏油制成软膏外擦。(《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0.5-1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患处,或配用其干馏油制成软膏外擦。(《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用药禁忌
本品毒性较大,应用时宜控制剂量。(《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本品毒性较大,应用时宜控制剂量。(《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置阴凉干燥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0.5%硫酸乙醇液50ml,置水浴上回流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10ml,加氨试液使成中性,置水浴上蒸干,加5%硫酸溶液3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即产生白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产生橙黄色沉淀。(《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取本品粗粉2g,加0.5%硫酸乙醇液50ml,置水浴上回流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10ml,加氨试液使成中性,置水浴上蒸干,加5%硫酸溶液3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即产生白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产生橙黄色沉淀。(《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中药配伍
①治急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苦豆子草一斤,加水1000毫升,煎煮,滤取药液,浓缩至500毫升。每次服2毫升,一日3~4次。
②治胃痛,微吐酸水:苦豆子五粒,生姜一钱,蒲公英二钱,氧氧化铝0.6克。共研细粉,开水冲服。亦可单用苦豆子五粒,研末冲服。
③治疮疖,外伤化脓,溃疡:苦豆子适量,砸碎,煎汤外洗患处,洗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④治湿疹、顽癣:苦豆子干馏油配10%软膏外擦。(性味以下出《新疆中草药手册》)
⑤治滴虫肠炎:苦豆子种子五至七粒。研粉,装胶囊口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⑥治白带过多:苦豆子籽十至十五粒,生服(服时不咬破,籽破则有头晕、头疼之感),每日服-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除去杂质。(《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8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新疆中草药》:“清热燥湿,止痛,杀虫。”
原标题:苦豆子词条标签:苦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