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骨(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水龙骨为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Polypodiodes niponica (Mett.) Ching的根茎。四季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产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甘肃、山西、台湾。
中药名称水龙骨
中药学名(拉丁名)
别 名草石蚕、石蚕、跌打粗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科水龙骨科
分布区域产福建、浙江、江苏、安徽
来源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Polypodiodes niponica (Mett.) Ching的根茎。(《中药大辞典》)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Polypodiodes niponica (Mett.) Ching的根茎。(《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甘肃、山西、台湾。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中药大辞典》)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苦,凉。(《中药大辞典》)
味苦,性凉。(《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中药大辞典》)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小便淋浊,泄泻,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中药大辞典》)
主治小便淋浊,泄泻,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洗;或鲜品捣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中药大辞典》)
中药配伍
①治病后骨节疼痛:新鲜岩鸡尾一把,熬水,兑烧酒少许洗身上(由上至下)数次。(《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劳伤:石龙、石泽兰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③治手指疮毒:干石蚕一两,冲黄酒服,渣滓捣烂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④治风火眼,红肿疼痛:干石蚕二两,加冰糖,水煎,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⑤治荨麻疹:鲜水龙骨根茎二至四两,红枣十个。水煎服。另取全草一斤煎水,趁热洗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咳嗽:骟鸡尾、爬地香、岩莴苣、石豇豆、石玉簪等的根及生姜各一钱,煎水服;或将药包在鸡或猪肉内,同时炖熟,每晚睡醒后吃一小碗,分三至四次吃完。(《贵州草药》)
⑦治小儿高热惊风:鲜水龙骨一两,一枝黄花五钱,水煎服。
⑧治尿路感染:水龙骨二两,芋麻根一两,水煎服。
⑨治牙痛:鲜水龙骨三钱,金银花五钱,中华常春藤三钱,水煎服。(⑦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急性关节炎:水龙骨根四两,冰糖少许,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王安卿《采药志》:解硫黄、毒蛇毒。治发背,痈疽,结核,竹、木、鱼刺,黄疸,热淋,洗眼疾,阴湿疮。
2.《纲目拾遗》:治风痹,羊毛痧。
3.《植物名实图考》:治腰痛,酒煎服。
4.《中国药植志》:止泻。
5.《贵州民间药物》:舒经活络,止痛,止咳。
6.《浙江民间草药》:治五淋白浊。
7.《广西药植名录》:接骨,散血,治痢疾。
8.《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治尿路感染,肠炎,小儿高热惊风。
9.《陕西中草药》:行气活血,消肿散瘀。治跌打损伤,劳伤,腰腿痛,半身不遂,秃疮。
10.《贵州民间药物》:“凉,微苦。”
11.《江西草药》:“性凉,味甘苦。”
12.《陕西中草药》:“味涩、苦,性平。”
原标题:水龙骨词条标签:日本水龙骨,水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