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骨七(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铜骨七为毛茛科植物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 Franch.的根茎。5-10月采收,晒干。产于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等地。
中药名称铜骨七
中药学名(拉丁名)RHIZOMA ANEMONES DAVIDII
别 名白接骨连、红接骨连、钻骨风
所属功效类
活血化瘀药
科毛茛科
分布区域产于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等地。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 Franch.的根茎。(《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
产于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5-10月采收,晒干。(《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
根茎锥状椭圆形或近条形,少数呈团块状,稍弯曲,长3-10cm,直径1-2.5cm,表面棕褐色,有皱褶,环节较密集,有的不甚明显,周围着生多数细长须根或圆形根痕;顶端有干枯的叶基及茎基,其周围密生灰白色茸毛。质坚实,断面黄棕色,不甚平坦。气微,味苦。(《中药大辞典》)
性味归经
微苦,温。(《中药大辞典》)
药材功效
活血,止痛,解毒。(《中药大辞典》)
药材主治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腰肌劳损,口疮。(《中药大辞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外用: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用药禁忌
《四川常用中草药》:“孕妇忌服。”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有的可见表皮毛。皮层较宽,最外为后生皮层,外侧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或与少数纤维束相间排列。维管束外韧型,约20个,环列;韧皮部狭窄;形成层微波状;木质部导管不发达,射线宽阔。髓部大。本品薄壁细胞充满形或类圆形淀粉粒,直径3-5μm。(《中药大辞典》)
中药配伍
①治口疮:白接骨连根适量,研末调菜油搽患处。
②治坐板疮:白接骨连叶,捣烂搽患处。
③治外伤:白接骨连叶,捣绒敷伤口。(选方出《贵州草药》)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消肿毒,接骨,止血,生肌。
2.《四川常用中草药》:镇痛,活血。治虚劳内伤,跌打损伤,风湿痛。
原标题:铜骨七词条标签:西南银莲花,铜骨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