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豆藤根(中药材) 收藏 | 0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04:26
A+ A- 关灯 听书

岩豆藤根(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岩豆藤根为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的根。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产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中药名称岩豆藤根
中药学名(拉丁名)
别 名鸡血藤根
所属功效类
活血化瘀药
科豆科
分布区域产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的根。(《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苦、微甘,性温。(《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补血活血,祛风活络。(《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气血虚弱,贫血,四肢无力,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浸酒。外用:捣敷。(《中华本草》)

用药禁忌
《重庆草药》:“孕妇忌用。”

中药配伍
①治贫血:岩豆藤根30g,五香血藤15g。泡酒服或炖肉吃。
②治红白痢:岩豆藤根15g,石榴皮6g。煎水服。(1-2方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 关节风湿痛:鸡血藤干根30-60g,酒、水煎服。
④治跌打损伤:鸡血藤鲜根30-60g。酒、水煎服。
⑤治创伤出血:鸡血藤鲜根捣烂敷伤处。(3-5方出自《福建中草药》)

相关论述
1.《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温,味苦,无毒。”
2.《重庆草药》:“味微苦,性温平。”
3.《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甘、微涩。”
4.《江西草药》:“性温,味苦、微甘。”
5.《湖南药物志》:“微苦、涩,温。”
6.《分类草药性》:“行气和血。治风湿筋骨疼痛。”
7.《重庆草药》:“行气活血,破瘀生新。治跌打损伤,吐血,气血不和,筋骨疼痛。”
8.《贵州民间药物》:“和血,解热。治红白痢,痨伤疼痛,贫血。”
9.《湖南药物志》:“祛风除湿,行气和血,舒筋活络。主治风湿关节痛,虚弱四肢无力,外伤出血。”

原标题:岩豆藤根词条标签:香花崖豆藤,岩豆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