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耳风毛菊(中药材)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驴耳风毛菊为菊科植物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 (L.) DC.的全草。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陕西、甘肃、青海、新疆。
中药名称驴耳风毛菊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SAUSSUREAE
别 名狗舌头、驴耳朵、风毛菊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菊科
分布区域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 (L.) DC.的全草。(《中华本草》)
本品为菊科植物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 (L.) DC.的干燥全草。(《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
分布产地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陕西、甘肃、青海、新疆。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中华本草》)
春末夏初花开前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
药材性状
本品根呈圆锥形,长2.5-6cm,直径0.2-0.5cm;表面紫褐色,断面淡黄色;根头有残存基生叶的长柄。茎类圆柱形,具纵棱,被短毛。叶多破碎,完整叶大小不等,具柄,椭圆形或披针形,绿色,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波状齿,下表面被疏毛。偶见头状花序;总苞狭钟形,长0.7-1.2cm,宽3-6mm,苞片约4层,外层披针形,先端尖,内层条状披针形,顶端有近圆形的膜质附片,浅紫色,边缘具齿。花冠粉红色,冠毛浅褐色。气微,味苦。(《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
性味归经
苦,寒。(《中华本草》)
苦,寒。(《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中华本草》)
杀“粘”,清热,解毒,止刺痛,消肿。(《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
药材主治
主治瘰疬,痄腮,疖肿。(《中华本草》)
用于瘟疫,猩红热,麻疹,痘疹,结喉,发症,肠刺痛,阵刺痛等“粘”患和毒热,心热,血热,炽热,讧热,伤热,感冒发烧及急慢性热。(《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
用法用量
6-9g。(《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敷;或熬膏敷。(《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
中药配伍
1.治颈淋巴结结核:鲜风毛菊叶、猫眼草等量。熬膏外敷。
2.治腮腺炎,疖肿:风毛菊熬膏或加入樟丹少许,调膏外敷。(1-2方出自《内蒙古中草药》)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主治颈淋巴结结核,腮腺炎,疖肿。”
原标题:驴耳风毛菊词条标签:草地风毛菊,驴耳风毛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