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中药材) 收藏 | 0

发布时间: 2024-01-05 12:01:33
A+ A- 关灯 听书

溪黄草(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溪黄草为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Buch.-Ham. ex D. Don) Hara及其变种纤花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Buch.-Ham. ex D. Don) Hara var. graciliflora (Benth.) Hara或溪黄草Rabdosia serra (Maxim.) 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溪黄草产于东北、华东及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线纹香茶菜产于广东、海南、广西、江西等地。

中药名称溪黄草
中药学名(拉丁名)RABDOSIAE HERBA
别 名熊胆草、血风草、溪沟草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科唇形科
分布区域溪黄草产于东北、华东及山西、河南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Buch.-Ham. ex D. Don) Hara及其变种纤花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Buch.-Ham. ex D. Don) Hara var. graciliflora (Benth.) Hara或溪黄草Rabdosia serra (Maxim.) 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分布产地
溪黄草产于东北、华东及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线纹香茶菜产于广东、海南、广西、江西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性状
线纹香茶菜:长30-80cm,直径0.4-0.8cm。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面棕褐色,具柔毛及腺点;质脆,断面黄白色,髄部有时中空。叶对生,多皱缩,纸质,易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呈卵圆形或阔卵形,长3-8cm,宽2-5cm;顶端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上下表面灰绿色被短毛及红褐色腺点;有柄。有时可见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水浸后以手揉之,有明显棕黄色液汁。气微,味微甘、微苦。

纤花香茶菜:线纹香茶菜的变种之一,全株长40-100cm,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8.5cm,宽1.5-3.5cm,上面微粗糙至近无毛,下面脉上微粗糙,其余部分满布褐色腺点,干后常带红褐色,宿萼二唇形。

溪黄草:长1-1.5cm,茎呈钝四梭形,具四浅槽,丛部近无毛,向上密披倒向微柔毛,腺点少见。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10cm,宽1.5-4.5cm,顶端近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大内弯的锯齿;叶脉伤被微柔毛。宿萼非二唇形。叶水沒后以手揉之,无明显黄色液汁。味苦。(《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胆、大肠经。(《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湿热黄疸,腹胀胁痛,湿热泄泻,热毒泻痢,跌打损伤。(《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用法用量
15-30g。(《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中华本草》)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中药配伍
1.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溪黄草、马蹄金、鸡骨草、车前草各30g。水煎服。

2.治急性胆囊炎:溪黄草30g,龙胆草9g,山栀子12g。水煎服。(1-2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癃闭:鲜香茶菜60g,鲜石韦、鲜车前草各30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理作用
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退黄。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

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

3.《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肠炎,痢疾。”

原标题:溪黄草词条标签:溪黄草